粤港建湾区科创合作运行机制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为香港研究人员提供新发展机遇。图为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卞兆祥(左)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资料图片

(美國商業新聞網)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人才、资金、物资、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其核心内容,但如今香港学者到内地长期工作面临着双重税收的问题,还有财政资金使用、科学仪器的进出等方面,广东与港澳之间也有不畅之处,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向实地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的部分在粤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时透露,近期广东将分别与港澳签署关于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安排,并就形成紧密合作及构建日常工作机制进行沟通。

粤港科技合作向来受双方政府重视,近年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广东在为香港科研机构服务上也进行了不少尝试和创新,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海内外各领域用户开放正是其中之一。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主要负责对接香港科研团队使用广东“天河二号”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的申请,自2016年底试行对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开放使用申请以来,已有上百个境外团队成功申请使用,而其中绝大部分为香港团队,主要涉及大气海洋环境模拟、新材料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此外,刚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等,也将对海内外各领域用户开放,为两地科研发展和成果转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和服务。

粤港澳科技合作日趋紧密,越来越多香港科技人才北上寻找更广发展空间。广东省人社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累计来粤工作外国人才75万人次,港澳台人才115万人次,两项合计居全国首位。不过,不同关税区的分割,使得港澳居民探亲、到广东生活和工作都面临着诸多限制,致使港澳居民尤其是拥有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不能在珠三角城市自由择业、就业。

税务问题碍港人驻粤工作

香港的科研人才工资待遇都不低,到内地工作税务起薪点基本在30%以上。广州南沙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的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说,香港科研人才到内地主要面临着交通、子女教育和税收的问题,如今随着广深港高铁等跨境基建的开通,以及各种本地居民待遇的逐步落实,交通和教育问题逐渐解决,双重税收问题仍然存在。高民也表示,香港同事为了规避内地工作183天的规定,每周只能在南沙工作三天,其他时候必须返回香港。

打造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资金、物资、信息的自由流动是关键,但目前存在诸多障碍。王瑞军在向调研代表汇报时坦言,内地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到港澳进行短期工作有障碍,而港澳或者国际上的学者、科学家要到广东进行超过183天以上的长期工作也存在一些不畅。人才流动还不够自由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科研经费的双向流动同样存在不畅顺,港澳的科学家要带一些科学仪器和试剂过来也遇到了困难。

科研经费双向流动欠畅顺

今年7月中,国家科技部连同国务院港澳办、广东省科技厅到澳门进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调研,王瑞军就曾表示,大湾区要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突破政策制度障碍,实现与科技相关的人员、经费、设备、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广东省今年将开始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与香港及澳门科技管理部门紧密协调,逐步冲破各种障碍。

根据刚刚公布的广东省科技厅对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答覆函件,粤港澳联合组织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有望近期发布并实施。王瑞军还透露,近期广东将和香港创新与科技局共同签署粤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安排,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签署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安排。“下一步,将就三方如何形成紧密的合作安排,以及如何构建日常的工作机制进行沟通。”

© 2018,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