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的海丝印记 –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美国商业新闻网) 26日,由全球商报联盟组织的“全球商报媒体高层泉州行”大型采访团走进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泉州海交馆既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博物馆,更是一部浓缩的泉州史。馆内珍藏的大量独特的海交文物、船模造型、宗教石刻、民俗器物等。

   

泉州,古称“刺桐”,19世纪,欧洲学术界还就历史上出现的“Zaitum”地名的来历,最终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Zaitum”正是“刺桐”的音译名,即指泉州。

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而发展于唐朝,到了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被马可·波罗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当时的泉州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大批移民流向海外,泉州因此成了一个著名的侨乡。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德化、永春、安溪、晋江、石狮、惠安、南安,以及解放后划归厦门的同安和现属台湾的金门岛。古刺桐港素有“三湾十二港”之称。“三湾”所指的是: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在每个港湾中各有四个支港,由此而组成了这个著名的东海名港。

据记载福建最早的居住者是闽越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已“善于造舟“。从1920年在福建连江出土的独木舟残件,能够明显地看到有火烘烤的痕迹,这说明在当时人们已经能够用火和石斧制造独木舟用于海事活动。由独木舟发展而来“舢写船”形状象一只栩栩如生的水鸟,它已经具备了福船的一些特征,可以说是福船的前身。在公元后的十六个世纪里,福船以它优良的性能、先进的技术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种之一。

 

 

© 2019,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