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違約風險上升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恰逢中美貿易摩擦的緊張局勢,中國企業在今年的債務違約數量已經顯著增至紀錄高水準,中國企業的債券違約和經營不善等事件如今屢屢發生。例如,陷入債券償還困境的國有企業還包括天津物產集團。資料顯示天津物產集團在今年11月底未能按時償付一筆海外債券,並對該筆債券提出了重組計畫,這是20年來第一家出現海外債券違約的中國大型國企。根據評級機構的分析,很多投資者接受了40%至60%的債券價值扣減,而沒有選擇接受該集團的舊債換新債的重組方案。

另外,北大方正集團在今年12月2日,也出現未能按期就一筆在岸債券足額償付本息,目前該集團也正努力籌集資金。對此,根據本周週一晚的最新消息,北大方正集已經獲得債券持有人的一致同意,將20億元境內超短期融資券,展期至2020年2月21日。 同時,北大方正集團已于同日,全額兌付了該筆債券展期前的全部利息。

早前中國政府曾在今年5月份曾接管陷入現金流困境的中國包商銀行。當時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在5月份對中國包商銀行實行接管一年,籍此中國包商銀行成為了中國首家被接管的銀行。

目前中國政府對於央企債務違約風險管理的其中做法,就是讓市場參與者不要以為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的借款人會享有某種隱性的擔保,換句話說,這些央企的債務違約風險將由市場參與者自己買單,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會為這些央企債務違約提供任何的擔保。對此,從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以及中國金融市場在明年起逐步對外開放而言,讓這些債務實現更好的風險定價,也促使銀行和債券公司在對企業借款人所發債券進行更嚴格的審核,這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根據惠譽信用評級機構的資料顯示,今年1-11月共有4.9%的中國民營公司發生人民幣債務支付違約,這比例高於2018全年的4.2%比例,創下了紀錄最高水準。目前中國境內的公司債市場規模約為2.7萬億美元。另外,來自標準普爾的資料也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國企和民營企業共發生總值逾1,000億元人民幣(折合142億美元)的債券支付違約事件,這與2018全年的1,110億元人民幣的債券支付違約總額相差不遠。

對此,若中國企業債券的違約率在未來不斷上升,這可能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將導致與中國經濟相關的其他市場的債券違約率提高。標準普爾的資料顯示出,由於未來兩年的全球境外發行債券市場,將會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債券到期,這金額高於2019年的境外債券到期的890億美元。因此,中國與全球債務違約的潛在風險逐漸上升,是今後投資者們必須加以關注的重點問題。

葉得利博士/文

© 2020, 免責聲明:* 文章不代表本網立場,如有侵權,請盡快聯繫我們 info@uscommercenews.com * 讀者評論僅代表其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網立場。評論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褻、歧視,或令人反感的內容,本網有權刪除相關內容。.